治疗方案
- 网站首页 > 治疗方案
副猪嗜血杆菌的治疗方案
发布日期:2015-05-28
副猪嗜血性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猪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主要是以肺的浆膜和心包以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为特征的呼吸道综合征。本病一般呈散发性,发病率不定,多发生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尤其是断奶期间的子猪,并且本病常继发或混合感染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猪流感等疾病。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猪发热达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鼻孔流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尤其是膘情较好的猪发病较厉害,病情较严重,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
剖检主要表现为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多见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胸水腹水增多呈淡黄色,有的肺肿胀,出血,淤血,与胸膜发生粘连,腔囊(包膜)内有纤维素性或浆液性分泌物,全身淋巴结肿大,尤其是下颌、股前、肺门等处,切面呈灰白色。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该猪群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取病猪的心血、肝、肾、淋巴结进行涂片或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见到革兰氏阴性的细小杆菌,以纤细杆状者居多,个别呈两极染色的球杆状,间有长而弯细状菌体。
细菌分离培养:(1)取病猪的心包液,肺、关节腔内容物,分别接种于血液平皿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48小时,生长出小而透明菌落,不出现溶血现象,挑取菌落,涂片镜检,菌形与直接涂片一致。(2)将分离纯化的细菌与葡萄球菌共同接种培养可形成卫星现象。(3)将分离菌分别接种于普通巧克力琼脂斜面和经高压蒸汽(120℃30分钟)加热的巧克力琼脂斜面,于37℃培养24小时,该菌在仅含X因子的高压巧克力琼脂斜面上生长良好。
生化鉴定,细菌纯化培养后,分别接种系列生化培养基,结果表明,该菌不发酵碳水化合物,M.R.、V-P、醋酸铅试验呈阴性反应,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防治措施
1 严格消毒
彻底清理猪舍卫生,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h后用清水冲净,再用华牧百毒速杀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4~5d。
2 加强饲养管理
对全群猪用电解多维加母仔恒健饮水5~7d,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3 治疗
隔离病猪,用大剂量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口服抗菌素进行全群性药物预防。为控制本病的发生发展和耐药菌株出现,应进行药敏试验,科学使用抗菌素。
(1) 重症注射液 肌内注射金贝健+奇达舒+地塞米松,每早肌注1次,连用5~7d。
(2) 抗生素饮水对严重的该病爆发可能无效。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立即采取抗生素拌料的方式对整个猪群治疗,发病猪大剂量肌注抗生素。大多数血清型的猪副嗜血杆菌对头孢菌素、氟甲砜、庆大、壮观霉素、磺胺及喹诺酮类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氨基苷类和林可霉素有一定抵抗力,可选用中西结合控制继发感染:七清败毒颗粒+氟苯尼考溶液饮水,一日2次,连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