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
- 网站首页 > 疾病防治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发布日期:2015-05-12
①发病原因:细菌性败血症俗称暴发性出血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发病的原因是由于鱼池多年未清塘、淤泥厚、水质恶化,致使病原菌、寄生虫大量孳生。特别是高温季节,长期不关注水质调控,造成鱼池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很高,可诱发该病。突然地大量换水或暴雨造成大量外源水进入可诱发疾病。鱼体体质下降也是致病原因之一。
②发病症状与诊断:症状:发病早期对鱼类吃食没有影响,但会表现出饲料喂的越多鱼死亡越严重。主要是因为细菌感染健康鱼体后进入鱼的肌体组织,造成红血球溶血,体内携氧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过多投喂后鱼体消化饲料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此时会因组织肌体缺氧而窒息死亡;诊断:面积较大的鱼塘可进行水质分析,测定塘中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症状不明显,疑为阴性感染的病鱼,可用嗜水气单胞菌素测试剂盒进行检测。
③防治措施:
(1)彻底清理鱼塘。冬闲时清除过多淤泥,放种前用生石灰消毒。
(2)做好鱼种消毒工作。在成鱼塘放养鱼种时,每立方米用1克漂白粉(含有效氯30%)或0.45克“10%的聚维酮碘”或0.15克“8%的一元稳定型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1次。
(3)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应当合理。特别是放养密度应根据水质条件和承包者的技术水平来定,不能过密。
(4)定期进行药物预防。根据水质情况定期全池泼洒生石灰,每亩水深1米用15-20千克,或使用“8%的一元稳定型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每亩水深1米用100克;定期使用“三黄散”、“芪参免疫散”和“鱼肝宝散”等药物内服,提高鱼体的免疫力。
(5)发病鱼塘要隔离,鱼桶和鱼网要专用,网具和工具用后要进行消毒处理。死鱼捞起来不要乱丢,应集中坑埋。
(6)发病鱼塘不要动网,以免应激造成大批鱼死亡。
(7)要结合以往本地区、本场寄生虫病发生情况,做好体外寄生虫病预防工作,发现病情要及时治疗。
(8)加强饲养管理。包括做好“四定”投饲,改善水体环境,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勤巡塘等管理措施。
④治疗方法:(1)初步判定是细菌性败血症的,应尽快采取外用消毒结合内服抗菌素药物的方法综合处理“8%的一元稳定型二氧化氯”100g/亩·米,每天一次,重症可连用2-3次;或用“10%的聚维酮碘” 200-300ml/亩·米,隔日一次,连用2-3次;或“20%的戊二醛”133ml/亩·米,每2-3天一次,连用2-3次。(2)可以内服:“10%的氟苯尼考”100-150mg/kg·d鱼体重+“鱼肝宝散”120-240mg/kg·d鱼体重,每天喂2次,连用5-7天;或用“5%的恩诺沙星”100-200mg/kg·d鱼体重+“通威多维”35-75mg/kg·d鱼体重,每天喂2次,连用5-7天。若再添加“三黄散”250mg/kg·d鱼体重或“芪参免疫散” 250mg/kg·d鱼体重。